又到了年底跳槽季,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跟HR出柜,会是怎样的结果?
不管你信不信,真的有人试了一下,而且是跟1000多位HR出柜。
今年五月,一篇论文记录了两位来自华东地区高校的老师所做的一个实验。为了研究同志人群在求职时,如果跟HR出柜会发生什么,他们决定给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所有1000余家上市公司的HR发邮件来试一试。
让歧视变得「肉眼可见」
实际上,实验中所使用的简历并非真实的,而是研究者人为制造出来的。研究者在这些简历中设置几个变量内容,其他部分则保持一致。在把这些不同组合的简历投递出去之后,研究者会记录是否收到了回复。
这种试验方法被称为「简历回复实验」,适用于考察不同个人因素在求职时所受到的影响。
某个特定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否受到歧视,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十分关注的议题。而歧视与偏见又是十分主观的概念。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让「歧视」变成可以量化的数字,曾是困扰研究者的难题。
与方法问卷和行业薪酬对比的方法不同,「简历回复实验」是一种能够客观而科学的反应职业歧视情况的研究方法,能让「歧视」与「偏见」赤裸裸的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而且这一研究方法在我国更加适用。因为在欧美国家,保障LGBT权益正逐渐成为社会趋势,即使歧视与偏见真的存在,企业出于「政治正确」的压力,也会对性少数人群表现出友好的一面。而在中国,企业往往欠缺「多元性别」与「多元性倾向」意识。因此,当HR看到来自同志人群的简历时,如果歧视存在,则会更真实的表现出来。
男同性恋求职回复率比直男低7%
让研究人员头痛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究竟该如何向HR出柜?
由于性倾向并非年龄、性别或是户籍这种可以常常直接体现在简历上的内容,如果直接写明「性倾向:同性恋」会显得十分「突兀」,引发HR的怀疑。
国外研究者曾利用求职者是否在同性恋社区组织中做志愿者,或在大学期间是否加入过同性恋权益保护社团等方式来间接表达性向,但这不仅容易被忽略,也不符合我国现实情况。
于是,研究者决定在邮件中直接写明性倾向。表达如下:
尊敬的工作人员:
您好我是一名【国内知名重点高校】/【国内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明年即将毕业了,正在积极地寻找工作当中,十分向往并且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到贵公司工作。我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并且从事过相关方面的实习工作,认真踏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但是我是一名同性恋者,我十分担心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会给未来职业生涯带来麻烦。我不知道是否需要在面试及未来工作中隐藏这个身份? 我也想知道这是否会影响我之后的职位晋升?】/【不知我可以在哪里得到贵公司今年的校招计划及相关的招聘信息?】望您拔冗回复,告知相关信息。祝好!
焦急等待您回复的
xx
研究者统计发现,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同性恋求职者得到的回复率低于非同性恋求职者5%。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歧视在男同性恋群体上尤其明显。
男同性恋比男异性恋求职者得到的回复率要低7%。而且更高的教育背景也没能改善男同性恋者的受歧视情况。与之不同的是,女同性恋与女异性恋求职者之间则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
最后,研究者还指出,针对同性恋求职者的歧视广泛存在于那些规模较小、开放程度较低的企业。
数字背后,事实远比「7%」可怕
如果说「简历回复实验」通过数据证明了同性恋就业歧视广泛存在,那么真正发生的歧视故事则比「7%」这个数字要可怕得多。
在今年4月27日凌晨,30岁的吴维在浙江老家的卫生间里,服下十几颗安眠药,烧炭,自杀。
他在绝笔书中写道,在工作期间,因为被领导偶然得知自己在研究生期间对同性恋相关议题的研究后,遭到领导同事的排挤和不公平对待。同时,他也提到了,家人对其性倾向的抗拒和辱骂。
他还说,「真正置我于死地的」是他的两位领导。
我的分管领导D部长……当你从他人口中得知我研究同性恋,并两次专门就这件事找我谈话后,我觉得你对我们同志人群真的怀有敌意……当你明知道我感冒近一个月,身体还没复原,却要硬逼着我献血以证明我是否是HIV感染者;当你们趁着我不在,关起办公室的门来数落我的罪行、对我进行批斗;当你故意在主要领导面前说我同性恋的事情;当我已被你们弄得声名狼藉却依然不放过我,无时无刻不在工作中找我茬,经常故意挑拨我与其他同事的关系,让所有人都议论、孤立、鄙夷我时……
吴维描述的职场遭遇令人触目惊心。
需要指出的是,吴维表示,自己并没有主动向他的领导出柜,而仅仅是「偶然」;领导们从他研究同性恋这件事推断他「是个不正常的人」,广泛传播他研究同性恋的「怪闻」。领导们对吴维所从事研究的评论并不是中性的事实陈述,而是饱含嘲讽与敌意。在领导的言论中,吴维的身份已经从一个「传奇」的研究者,变成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同性恋者,一个潜在的HIV感染者。
附加在吴维身上的是一系列淫乱、不洁、病态的刻板印象。
中国同性恋教师劳动权益的第一案,胜诉之后道阻且长
无独有偶,2018年7月28日,青岛教师明珏带着母亲参加同性恋亲友会周年庆。会后,他在自己朋友圈分享了一篇纪念文章。于是,明珏的同性恋身份在家长当中曝光。
明珏的性倾向曝光后,他所在的青岛萌宝王国幼儿园的投资人说:「当时有些家长的反应很激烈,发微信给我,问我要不要带孩子去验血之类的,而且好几个。我感觉家长很介意,更担心如果这事开始在我们园里传开,那园不就崩了。」
投资人给了明珏两个选择:一个是接下来再也不能用教师身份曝光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另一个是,辞职。
2018年9月19日,明珏前往青岛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递交申请书。他在庭外手举一张标牌,上面写着:「我教导孩子要诚实,所以我无法说谎。我是同性恋!」9月27日,青岛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正式立案。这是中国同性恋教师劳动权益的第一案。
2018年11月22日,山东青岛崂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判决:青岛萌宝王国幼儿园非法辞退其员工明珏,并向明珏支付因非法解除劳动合同产生的赔偿金。
虽然获得了胜诉,突破性的赢得了「中国同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劳动权第一案」的胜利,但明珏事后感慨,就目前来看,整个社会仍有歧视和偏见,再找下一份工作时,自己依然不会主动公开自己的性倾向。
做好工作,与性倾向无关
「在职场出柜不会给我带来任何好处,」在一家大型国企从事主管的杨勇(化名)告诉我们,他会默认所有同事都对性少数不友好,当聊起与性倾向有关的话题时,他会「假装」自己是异性恋。
他说,虽然自己有良好的自我认同,但是身处相对保守的职场环境,他不得不这么做。
刘振宇(化名)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事高级经理,他说,虽然互联网公司拥有相对宽松和开放的职场环境,但出柜依然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我会把所有基友分到一个组里,朋友圈严格分开,」他说,虽然麻烦,虽然时常担心,「但已经习惯了,还好吧。」
杜卿(化名)是一位95后,毕业后进入一家传统媒体,她说,当时同事聊天都会聊「找男朋友」的话题,但后来跳槽到时尚媒体后,她感觉周围的同事对LGBT都很包容,很自然的就出柜了,工作时也更愉快更放松了。她说,即使日后跳槽,也会考虑职场对待LGBT的态度、氛围。
同性恋亲友会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有调查显示,因为担心受到歧视,在工作场所出柜的同性恋者不足3%,很多同性恋者要消耗大量精力隐瞒自己的性倾向。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正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性少数群体表现出包容。苹果、IBM、高盛,这些巨头企业在推动包容性与多样化,并逐渐将其作为雇主品牌建设的一部分。
美国商会基金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 Foundation)在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包容LGBT的公司能够吸引更好的人才,并降低员工流动率。报告还发现,那些对LGBT政策持友好态度的上市公司的股价,与同行业相比平均上涨了6.5%。
根据知名咨询公司普华永道的调查,那些塑造多元化与包容性的首席执行官中,有85%体会到了企业效率提高,77%认为客户满意度上升,而55%的掌舵人认为「多元化与包容性」有助于开拓新业务或新市场。
回过头来,这两位研究者向中国上市公司们发出的这一千余份求职邮件,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实验,更是一把标尺。
这把标尺度量的不仅仅是性别与性倾向,更是爱、权利、公正与尊严。